走进武警聊城支队丨“一盏灯”精神绽放时代光芒
为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,带动和促进部队正规化建设再上新台阶,现武警聊城支队正规化建设经验做法分为“‘一盏灯’精神绽放时代光芒”“久久为功不走样”“立起硬标尺,塑造好样子”““针”功夫催生新气象”四个篇章予以摘登。
在微风中,灯光忽明忽暗上下跳动着,这是一盏煤油灯,它小小的火苗,固执的温暖着岁月的记忆。仿佛依傍在河床边的寒石,风雨愈侵蚀,年代愈久远,留下的印记就愈发明亮。
01
溯 源
信仰之光永不磨灭:
到过聊城市莘县古云镇徐庄村的人,大多都记住了那句话:“鲁西第一党支部,那是用煤油灯点亮革命的地方”。
1935年冬,在莘县古云镇徐庄村的一个平静而不平凡的夜晚,在一盏煤油灯的照耀下,山东地方党组织临时负责人赵健民和黎玉会面,从而和上级党组织接上了关系,建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党支部。
这灯虽小,而负载极重;这灯虽微,却照亮青史。这盏煤油灯几近折转,最后被莘县中队保存了下来。
这盏灯,照亮信仰之光。在黎明前的黑暗中,这盏灯点燃了革命先辈的信仰之火,而今依然照亮着支队官兵听党话、跟党走的前进道路。
02
启 航
青春因磨砺而出彩:
每年新兵下队,都要在煤油灯前庄严宣誓,一句句誓言印刻在每名新兵的心中,当现代的火花和历史的年轮激情碰撞后,时间停留在举起的右拳,散发出信仰的光芒。
新兵许逸文在宣誓时留下了热切的泪水。
他想起了保留在他老家的那盏煤油灯,“小时候,我每年过年都会回老家,每次看到摆在桌子上的煤油灯,我都忍不住过去摸索一遍,那时候他就是我亲密无间的好‘伙伴’。现在,爷爷奶奶也都搬到了城市里,我已经许多年没回老家了,当然也许多年没见过我的好‘伙伴’了。今天,我在煤油灯下宣誓,仿佛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。”
中队政治指导员朱清辉也感慨到:“人生就像这盏煤油灯一样,因为有坚定的信念,无论熄灭多少次,在最漆黑的夜晚都会重新燃起并焕发着永不磨灭的精神,这正是这盏油灯的信念。”
03
传 承
革命精神永流传:
红色故事进军营,已经成了支队的传统,每逢八一建军节,各个中队都会邀请当地的老一辈革命家讲述红色故事,每当这个时候,莘县中队就会把那盏煤油灯摆在最显眼的位置,因为,这是我们建队初期,救命的稻草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去年,莘县中队请来了中队第一任指导员栾书好同志。他给我们讲述了这盏煤油灯的故事,在接到建队通知后,他立即来到看守所周边考察地形,可是令他惊讶的是,周围杂草丛生,诺大的场地,平房连成一片,竟没有一片窗户是完整的。找遍全院子,一个小扫把都没有。
此时,距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莘县中队成立的日子,仅剩四个月,支部一班人每个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。
当时遇见一个很棘手的问题,驻地电力供应严重不足,几乎每晚都会停电,战士们白天干活,到了晚上,干部骨干还要统筹下一步的工作,就在这万分焦急之际,大家没有放弃,用这盏煤油灯点亮了希望之火,官兵就在这煤油灯微弱的灯光下研究讨论、最终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。
听完故事,官兵不禁感叹:“每一盏煤油灯,都是活着的历史,每盏煤油灯都有厚重的过往,每盏煤油灯,都传承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红色血脉。”
这盏老旧的煤油灯,不仅是历史的见证,更是火热的革命热情。那是一种“一不怕苦,二不怕死”的英雄豪气,也是烈火硝烟里革命英雄不屈的红色精神。
04
育 人
思想掌舵航向:
一支部队,信仰的坚定,忠诚的纯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,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武装基础上的。支队发扬“大功三连”煤油灯下学毛著的精神,立足坚定官兵理想信念,提升忠诚品质,抓实“教育五步法”【大课辅导领导讲、小课串讲中队抓、讨论辨析班排议、配合活动组织搞、岗位践行人人做】,念好“践行四字诀”,天天学党史军史,日日悟习语经典,进补正能量,催生强担当,让忠诚底色愈擦愈亮。
一盏煤油灯,挂在兵心中。风来吹不灭,岁岁照长空。
“你们武警聊城支队为什么会选择煤油灯作为一种精神载体?”
“因为每名官兵心中都有一盏可以不畏黑夜、不惧寒风的煤油灯。”
心中有信仰,脚下有力量。
一盏小小的煤油灯,
传承着英雄的基因,
燃烧着忠诚的火焰,
散发着信仰的光芒!
END
●喜报!“全军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”评选揭晓,武警聊城支队光荣当选!
(本文为山东武警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授权)
总监制:周显喆
监 制:李庆领 王宜海
主 编:杨一鸣
编 辑:石 江
校 对:杨 洋 陈杉杉
投稿邮箱:sdwj_new@163.com
小编微信:love1396722561